首页 > 总领馆新闻
银针架起友谊桥 柯棣华精神永相传
2022-12-15 16:03

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查立友

    2022年12月9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医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与柯棣华医生纪念委员会(DKMC)一道深切缅怀柯棣华医生,他生长在历史悠久的印度,斗争在抗日烽火之中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事业鞠躬尽瘁,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同样不会忘记,与柯棣华医生同时赴华的医疗队战友、一生致力于传承柯棣华精神、架起中印友谊之桥的巴苏华医生。“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中印两大民族!”(注:朱德为柯棣华陵墓题词)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最艰难时刻,印度医生柯棣华、巴苏华等5名志愿者响应印度国大党号召,组成印度援华医疗队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8年9月,柯棣华等人抵达中国,在武汉、重庆等工作。1939年2月,他前往延安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医疗队,与巴苏华等同伴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全力救治伤员,留下了数不清的动人故事。他始终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他舍身忘死参加战地救护,曾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实施手术;他和当地人民亲如一家,为老百姓治疗伤病从不收取报酬,人们亲切的称他“老柯”。柯棣华和巴苏华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使柯棣华积劳成疾,终因病抢救无效,于1942年12月9日凌晨6时15分在中国河北省唐县葛公村逝世,年仅32岁。边区军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唐县城南为柯棣华修建了陵墓。新中国成立后,柯棣华陵墓于1953年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6年在河北省唐县建立了柯棣华纪念馆,供后人瞻仰纪念

1943年在中国工作了近5年的巴苏华医生依依不舍地告别延安踏上回国旅程。行前,毛泽东、朱德等中国领导人与他殷殷话别,并托他带回中共中央致印共中央和印度国民大会的感谢信回到印度加尔各答后,巴苏华医生发起成立“全印柯棣华医生纪念委员会”,为弘扬柯棣华精神,增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贡献力量。

1957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巴苏华与印度援华医疗队其他成员一起访问了中国。1958-1959年间,巴苏华来华学习中国针灸疗法,并成功在印度加尔各答传授推广1973年,在中印关系因1962年边境冲突中断11年后,巴苏华得到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批准再次访问中国学习新的针灸麻醉术,成为中印恢复友好往来的“破冰”之旅,被称为可媲美中美“乒乓外交”的中印“针灸外交”。在访华前夕,巴苏华重新组建了“全印柯棣华医生纪念委员会”并担任主席,继续倾心浇灌中印友谊之花。 1986年10月,巴苏华在加尔各答病逝。遵照他的遗愿一半骨灰送至中国,安放在河北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当地政府为其修建了纪念碑比邻柯棣华医生陵墓

柯棣华、巴苏华都是国际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是印度之子,却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把壮丽的青春年华乃至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并凝成中印友谊之花长久绽放。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他的精神为后人世代传承,他就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柯棣华医生虽已离开我们八十周年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在巴苏华和柯棣华纪念委员会的努力下在印度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多年来,西孟邦柯棣华纪念委员会主席、印度针灸协会主席、巴苏华医生的嫡传弟子甘泰特先生继承柯棣华和巴苏华医生遗志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用针灸这一中国高超的传统医学技艺服务印度病患,更是连接和传播中印友谊的积极实践者,在印东一隅为中印友谊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细细的银针起了中印友好交流的友谊之桥

中印是毗邻千年的东方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10亿的发展中大国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经济体,中印关系对地区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都有坚持独立自主的传统,曾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中印友好携作、共谋发展是两国人民之所盼、地区世界之期待。中印友好关系发展需要更多像甘泰特先生这样弘扬柯棣华精神、默默为两国友好交流干实事做贡献的人。让我们继续传承弘扬伟大的柯棣华精神,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中印友好事业不断向前!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